AASLD2025丨赢领项目获邀最新突破报告:干扰素经治应答良好患者经PEG IFNα-2b再治疗24周HBsAg清除率达35%
在本次AASLD2025大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牵头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赢领项目)获得了本次大会发言,曹竹君教授代表来自中国16家中心组成的赢领项目团队对赢领项目的最新24周治疗数据进行了口头报告,受到全球学者关注。结果显示既往干扰素
在本次AASLD2025大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牵头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赢领项目)获得了本次大会发言,曹竹君教授代表来自中国16家中心组成的赢领项目团队对赢领项目的最新24周治疗数据进行了口头报告,受到全球学者关注。结果显示既往干扰素
乙肝功能性治愈,这一全球医药界悬而未决的“硬骨头”,曾让罗氏、吉利德、GSK等跨国巨头携重金与技术入局,却终因毒性失控、疗效失衡等难题相继折戟。当PAPD5/7抑制剂这一核心方向被巨头集体放弃,赛道陷入迷雾之际,中国药企广生堂带着GST-HG131逆势突围,成
第76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于2025年11月7日至1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肝霖君与您分享相关重要内容。
临床治愈是慢乙肝患者治疗的理想目标,既往研究表明,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的治疗方案可提高不同慢性HBV感染人群的临床治愈率,有效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相关链接一、二)。HBsAg水平是影响临床治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水平越低,临床治愈
10月Hepatitis B Foundation网站乙肝新药表单更新迟滞,为帮助大家更准确及时地获取全球乙肝新药最前沿信息,肝霖君查询各大药企官网更新的产品管线信息和相关网络资料以及AASLD2025大会摘要中的乙肝新药报道做了系统整理,并汇总了慢乙肝新药与
全球估计超过20亿人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约2.54亿人慢性感染,使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影响全球约 3.5% 的人口。目前的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 (NAs),它们可抑制病毒复制,但很少实现功能性治愈,即持续的停药后HBsAg血清清除。因此,人们仍在继续寻找一种可以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 (CHB) 患者有限疗程治
来自法国的研究团队在AASLD 2025摘要中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慢乙肝患者的B细胞表型、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慢乙肝患者存在系统性和肝内B细胞失调,而HBsAg清除的患者则显示出B细胞功能和表型的恢复。
2025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AASLD 2025)将于2025年11月7日至1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肝霖君与您分享相关重要内容。
近日,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派格宾®)的新增适应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持续清除,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药物
HBeAg和HBeAb共存是一种非典型的血清学特征,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据报道,大约10% - 20%的慢乙肝患者出现HBeAg和HBeAb共存。吴超教授团队在APASL2023大会的一项摘要表明,相比于基线HBeAg阳性但HBeAb阴性的慢乙肝患者,基线HB
HBV感染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复制会诱导肝细胞免疫损伤,目前尚无针对特异性靶向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药物,无法彻底清除肝内cccDNA达到完全治愈,肝脏持续处于炎症活动状态,从而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等,如何
既往已有研究证实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后超30%的慢乙肝患者存在低病毒血症(LLV)(相关链接),LLV是慢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链接一、二、三),如何突破治疗瓶颈,帮助LLV慢乙肝患者获得HBsAg清除,迈向临床治愈,是临床实
HBsAg转阴了还会得肝癌?有人觉得HBsAg很难转阴、乙肝实现临床治愈本身就不可多得,对HBsAg转阴了得肝癌想不通;其实,换个角度很容易理解,因为没有乙肝的人,仅仅黄曲霉毒素,丙肝,酗酒甚至脂肪肝也会发生肝癌。
从临床经验来看,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乙肝患者,往往体内已经发生了某些深层次的变化,有些是积极的适应性转归,有些则值得警惕。我们今天就从多个维度,逐一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医学逻辑。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在乙肝检查中,“大三阳” 和 “小三阳” 常被拿来比较,很多人默认 “大三阳传染性更强,小三阳更安全”。但这种说法并不绝对,两者的传染性强弱不能仅凭名称判断,关键要看 “乙肝病毒 DNA 载量” 这一指标,它才是衡量传染风险的核心标准。
HBV感染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可能进展至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实现临床治愈是目前慢乙肝患者的理想治疗终点,HBsAg清除是其关键指标,多项研究证实慢乙肝患者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可提高HBsAg清除率,并且持久性更佳(相关链接一、二
2022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后,既往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IHC)人群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HBV DNA阳性,且< 2000 IU/mL的患者,被调整为“不确定期”,由于这部分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相对较高,因而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一部分是H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多次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9月16日是全国乙肝科普宣传日。根据2020年全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一般人群HBsAg(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降至5.86%,其中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降至0.30%。据估算,我国全人群HBsAg流行率约为5%~7%,现有慢性HBV感染